听说天才是孤独的,那孤独的人就是天才?哈哈!那我是天才。
几天前的报纸说到天才就是质优生,而不是优异生。优异就是考试成绩好表现出色的学生。优质就是学习起来比人快的学生,就是神童,也可以说是IQ高。
“一百名儿童之中,至少有两名可被归纳为高智商,创意,或社交能力超强的孩子。他们学得很快,很小就会开口讲话,在还未上学就懂得阅读。对于新奇的事物会不放弃追问。”报纸说的。
看来,我一点都不像天才。我记得我很晚才学会讲话,我记得我小时候成绩很差,我记得我社交能力超弱,我记得我完全不会发问。那我是不是一个笨蛋?是一百名儿童之中,至少有两名的笨蛋?
专家说应该要设立一个神童班,给这些天才一个名份。给这些贵族一个天空,一个庶民不可踏入的领地。
“当这些孩子对知识的食量大,我们却不给他添饭,那他还可以营养均衡的成长吗?”报纸说的。
因为我不是质优生,所以我强力反对。这些神童是人才,那不是神童的是废材吗?这些神童不应该跳级,一下子从小学飞去大学。他们要的不是瞬间变大人,这对他们的心理成长有很大的负影响。也不是给他们一个神童班,让小孩子这么小就分类为精英和非精英,对他们和非他们的人生是不是太残酷了?我不是心理学家,但我感觉到,这么小就告诉他们你们是贵族,那他们的心理成长一定会比现在的被人埋没天分更有问题。质优生最大的问题是当他们发现自己在某方面很出色,并觉得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时候,就会有自我的优越感。严重一点,一个没有社交經驗的孩子就会轻视身边的老师同学最后给自己建一道道孤立的围墙。但如果名目给这类的神童一个神童的名号?那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个特殊的社会连线。而对于专注力极强的孩子,他们可能会完全无视身边所有不感兴趣的事物,给自己一个自己的世界。
孩子们真正要的是分类学习,找出每个人的性质,质优生还有很多种,如果只有上面提出的性质,那很多未来的运动天才,哲学天才,爱因斯坦型天才,法拉第型天才,伽利略型天才,牛顿型天才在那里?他们可不是每个都高IQ。其实,每一孩子在某方面都是很有潜能的,如果他们学得对。而不是随便的开个神童班,要每个高IQ的集在一起。那进不了神童班的努力孩子,会不会自卑没有动力?培养一个孩子的心灵才是真正的教育,而不是为了挤出光明的神童而牺牲了心灵教育。
那些设定教育制度的精英专家们也许你们从小就是IQ天才所以你觉得现在的教育对有你优良基因的孩子们很不公平。
但请想一想,资源就在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是只有油田而已。我们还有太阳,还有河流,还有海洋,还有大风,还有核能,就连我们的大地壳里都是温暖的。他们也是优质的资源啊,为什么要把全部的赌注放在石油上。也为什么不研发出一个“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制度,来更好的分类栽培人才和更好的优质心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